主 讲 人
:
叶辛
时 间
:
2017年5月26日
主 题
:
《文人情怀与不朽之作》
地 点
:
得丘礼享谷邻里中心一楼蒙德里安厅
精彩论述
:
“文人情怀跟他的不朽之作之间,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”

著名作家,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、上海市文联副主席、莘庄工业区文化顾问等职。代表作有长篇小说《蹉跎岁月》、《家教》、《孽债》,由其本人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,播出时在国内引起轰动,荣获多项殊荣。短篇小说《塌方》获国际青年优秀作品一等奖(1985年),长篇小说《华都》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(1995年),电视剧文学本《风云际会宋耀如》荣获“金狮荣誉奖”。叶辛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,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;曾任第六届、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“文人情怀跟他的不朽之作之间,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”2017年5月26日,中国著名作家叶辛来到莘庄工业区“修齐讲堂”与我们分享《文人情怀与不朽之作》。

文人写作,是有情怀的。我今天讲的课题就是文人情怀和不朽之作,题目听上去好像很学术,但因为我是小说家,我还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阐述我的观点。

韩愈与《鳄鱼文》

如果大家去过广东的潮州,潮州人会叫你去看潮州桥,而潮州桥就架在韩水上。为什么叫韩水呢?这是源于1200年前我们古代的一位文人,韩愈。正是因为他为潮州的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,百姓感念他的恩德,为纪念他而取名“韩水”。这是一条流过潮州城里的江,当时江里面都是鳄鱼,这种称为扁鳄的鳄鱼,有7米到10米长,经常把到河边去洗菜洗衣服甚至游玩的孩子、妇女给凶狠地吞走了,老百姓苦不堪言。韩愈到了潮州当刺史,得知此事后,就命人准备了一头猪和一头羊,然后他搞了一个仪式,把猪羊丢到江里面,吸引鳄鱼争相来食,让它们吃饱了就回大海里去。同时他隆重地念了一篇文章叫《鳄鱼文》,大致意思就是说今天我给你们吃一头猪和一头羊,你们吃饱了以后就乖乖地离开潮州。十天以后,韩愈又来了,江边风平浪静,水很清澈,鳄鱼一条也没有了。什么原因呢?是韩愈暗中已着人把鳄鱼给剿灭了。为了纪念他,百姓就把那条江叫韩水,把江边的山叫韩山,并在韩山上建了“韩公祠”,潮州历朝历代的老百姓会在正月十五拜韩宫,去给他烧香。为啥?为民除了害,韩愈在惩戒地方上的贪官污吏的同时,还兴学,拿出自己的钱办学校,大兴学习之风。故而韩愈的文章从1200年前一直传到现在。印在刻本上的《鳄鱼文》就这么一页纸,但是为什么1200年以后的我们要读它?除了他写下这么一篇很奇妙的文字以外,还有他为老百姓做了好事。你仔细读他这篇鳄鱼文,实际上他剿灭的不仅是鳄鱼,还有危害地方上的土豪劣绅,天下太平了,日子过好了,老百姓自然口口相传。

卞之琳与《断章》

读一点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卞之琳,他是当代有名的诗人,写了很多诗。只要谈起卞之琳,所有人都会记得他写过的《断章》,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,你装饰了别人的梦”。对卞之琳而言,他一辈子的人生就是跟随时代、追随时代、追随革命。他跑到延安去了两年,而后又从延安跑回四川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要追求他的爱情。1935年的时候他路过苏州,到苏州张允和的家里去,张允和给他介绍了自己的妹妹,说这是我的四妹张充和,很调皮的,你们来认识一下。你在北大,她也今年考取北大了,你们就变成学兄学妹了,认识一下。张充和就很大方地说,卞师兄、卞学长、卞同学,今后请多多关照!卞之琳是很斯文的个文化人,他对爱情很执着,1943年他33岁那年两人又相见了,他很委婉的向张充和表达了他的爱,但是张充和也很委婉地谢绝了。我为什么要讲一讲卞之琳先生的这段人生呢?和文人写作有关。卞之琳先生是有深切情怀的,他写了很多诗,到八九十岁了,他说我一辈子就写了这四句诗,因为这四句诗一直在流传。不朽之作无需多,所谓千古绝句矣,就这四句,人们便因此记住了他。

郑板桥与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

大家都知道郑板桥,《难得糊涂》是郑板桥所作,画面上清秀的几支竹子是郑板桥画的,老百姓为什么愿意买他的竹子,愿意买他的字?因为老百姓对他有感情,他对老百姓也有情怀。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人家一谈郑板桥会提这句话,我宁可吃饭不要有肉,但是我居住的地方要有竹子,这就是他的文人情怀。他所作的一首诗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就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感情,体现了他的文人情怀,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,他躺在县政府衙门的花园亭子里午睡,不断听到滴滴答答淅淅沥沥的雨声,心里想到的是老百姓过的苦日子。后来他不愿意当官了,老百姓感激他,觉得郑大人屋里家徒四壁,守着这些竹子,竹子固然好看,但也不会变成红烧肉,所以当得知他拿自己写的字铺在地上去卖,老太太去买一张,老先生也去买一张,于是郑板桥的字画就这么传播开来。可以说,他的字画之所以珍贵,除了他写得有个性,画得有韵致,也是几百年来通过老百姓口耳相传,代代相传传出来的。

元好问与《雁丘词》

辽金时代有一位名人叫元好问,他其实写了很多很多诗,但是人家一问,元好问写过什么?都会想到那句“问世间情为何物,只教人生死相许。”元好问这首诗跟他的文人情怀很有关系。他去太原考功名,在苍凉的汾河边迷了路,正好遇到一个猎夫在打猎,一群大雁往南飞,那个猎夫一箭就把一只大雁射了下来,其他的大雁吓得哗啦哗啦飞得很快逃走了,唯独有一只大雁在空中盘旋,守着这只大雁转啊转啊,发出深深的哀鸣,不但不飞走反而越飞越近,越飞越低,最后咚的一下,大雁头朝下撞死在地上。他跟着猎人走过去,深受触动,拿出五两银子交给那个猎夫买下这两只大雁,并请猎夫挖了一个坑把这两只大雁埋起来。元好问亲眼目睹大雁殉情而死,深深地撼动了他的情怀,由感而发,从而创作出了一首词,叫《雁丘词》,大致意思是诗人感叹一年四季,人生岁月,感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。原文中的句子是“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”,后人常常拿来引用并编进了元曲,在原句中加了一个“人”字,并广为流传。 以上四个小故事,都可以说明文人情怀和不朽之作间的关系,文人情怀很重要,因为文人也是人,我们为什么现在要提倡修齐讲堂,就是希望你多学文化,增加一点文人情怀。